有关佛教的诗句摘抄大全

位置:首页 > 句子 > 有关佛教的诗句摘抄大全时间:Jun 04 05:03:30, 2017

有关佛教的诗句摘抄大全

  1:“理谓理趣,道理广也。性为法性,心性深也。若穷其理趣,则尽其体性。今此经中,意趣体性皆穷究也,此借《周易》‘说卦’之言。”——澄观《华严经疏》

  2:“往复无际,动静一源,含众妙而有余,超言思而迥出者,其唯法界欤!”——澄观《华严经疏》

  3:“应感之事,是佛境界。不同于外,理不可请。内实常存,又何所谓耶?”——道生《大般涅槃经集解》

  4:顺理生心,名善。——道生

  5:“到于彼岸本由正见。入邪见者则不到也。顺在解邪,见理为人也。既入其理,即为彼岸,无复彼岸可到也”——道生《注维摩诘经》

  6:以心相得解脱者,无垢在心。——道生《注维摩诘经》

  7:万法虽异,一如是同。——道生《妙法莲华经疏》

  8:善相者,涅槃惑灭,得本称性。——道生《大涅槃经集解》

  9:返迷归极,归极得本。——道生《大涅槃经集解》

  10:布施无相,度生无我。《金刚经》

  11:揭谛揭谛。“50”其咒神力。满虚空。遍十方。续三世。净心持咒。无愿不从。波罗揭谛。“51”其咒感应。无所不周。无有不备。无不具足。其道义无穷。波罗僧揭谛。“52”其咒畏力。能使诸魔鬼神。归依顶礼而崇拜。侍从而无懈。菩提萨婆诃。“53”其咒咒力。使诸天王天神。及诸修罗。常侍护佑。无怠惰。至此终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12:即说咒曰。“49”佛口与心。及某甲等。若宣此咒。灵感灵速。犹如电磁波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13: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。“48”如来大慈。说此神咒。解脱九类众生。一切苦恼危难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14:真实不虚。“47”佛无诳语。咒力灵感。无所不从。无不满足。持咒人心愿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15:能除一切苦。“46”持咒人。求什么。得什么。甚至。求大涅槃。急得大涅槃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16:是无等等咒。“45”其咒灵感。胜过诸咒威力。有人读诵奉持。无不满意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17:是无上咒。“44”其咒功德。无有不遍不彻。无有不足之处。故名无上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18:是大明咒。“43”其咒光明。满十方。续三世。永无竭止。亦无间断。与缓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19:是大神咒。“42”其咒神通。超越诸咒之上。感应无边。咒力无穷。而无尽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20:故知者:所以也:本知也:所知也:此也:知道也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21: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得者:获得也:得者:得道也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22:依般若波罗蜜多故。依者:附和也:依者:追随也:依者:追踪也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23:究竟者:追究也:原委也:毕竟也:追根到底也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24:远离颠倒梦想。“36”远离颠倒梦想者:其真心:无有恐怖:之因而得:远离颠倒梦想:之果也:远离颠倒梦想者:因无我相:而得也:远离颠倒梦想者:由无我相:无人相:无众生相:无寿者相:而成就也。集句。远离颠倒梦想者:倘无诸尘妄想时:在不离:颠倒梦想中:已离尽:离绝矣。倘无颠倒梦想者:如来觉地也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25:无有恐怖。“35”无有恐怖者:心无四相也:无有恐怖者:常觉无我:即无有恐怖也:无有恐怖者:果证无为也:无有恐怖者:因无挂碍之体:而得无有恐怖:之用也:无有恐怖者:心明而性朗也:无有恐怖者:以智慧光:照破无明烦恼故:即无有恐怖也:无有恐怖者:肉身非我:本觉常明也“无有恐怖者:无妄想:是非相也”“无有恐怖者:无颠倒梦想:之谓也”“无有恐怖者:空五蕴:无六欲:之所成就也”:无有恐怖者:真心无相也。集句。无有恐怖者:因纯而果熟:道隆而体安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26:无挂碍故。“34”(一)无挂碍者:以般若光:照破无明烦恼故:即无挂碍故“无挂碍故:即得智慧之体”“其体:以智慧之光明:神力之妙用:照破“无明烦恼:而转为菩提萨埵”转迷惑:而为:大智慧:到觉地竟。(二)故者:依此也:故者:因此也。集句。无挂碍故:其心即得清凉:而洒脱:其真心清凉故:本性即妙湛:而精明:其妙识无为:清净而纯洁。无挂碍故:是依无我相:之真心:而成就:无挂碍故:之实体。“无挂碍故:是以般若波罗蜜多:神力:而成就:其体备之妙用”体备妙用者:本觉妙心:之大用也:体备者:是无上:大智慧:光明:普照三世:横遍十方:无穷亦无尽也:体备者:其智慧:光明之体:无有不备:之处之宜也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27:心无挂碍。“33”心无挂碍者:真心无相时:真心即无挂碍也:心无挂碍者:五蕴空:六欲无:真心清净:即无挂碍:心无挂碍者:四大非我:本觉非无:其真心:本性:灵觉妙识:即无挂碍也:心无挂碍者:无有诸相:诸妄:亦无是非:颠倒梦想也“真心有何挂碍耶”。集句。心无挂碍者:以般若智慧光明:照破一切:尘劳妄想故:照破一切:无明烦恼故:其心无妄:即无尘:在无妄无尘中:真心即无挂碍。真心若无挂碍:即得:无挂碍故:无有恐怖:远离颠倒梦想“之实体也”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28:依般若波罗蜜多故。“32”(一)依者:依靠也:依者:从也。(二)般若波罗蜜多者:智慧到彼岸也:般若波罗蜜多者:菩提萨埵也:般若波罗蜜多者:本觉真心:本性慧命也。(三)故者:因缘也:成就也。集句。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者:依靠本觉:无我:无相:智慧故:能在般若:无为大道上:迈步前进:直至无为:彼岸之终点:而常住:之地也。般若者:真心也:波罗蜜者:灵觉常住之所也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29:菩提萨埵。“31”菩提萨埵者:是无上菩提也:菩提萨埵者:是智慧到彼岸也:菩提萨埵者:是悟彻证道也。集句。菩提萨埵之人:从无智亦无得:之妙因:经过以无所得故:之桥梁而至菩提萨埵:之故乡:即证得:无上正等:正觉之道义:妙心之灵也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30:以者:就是也:以者:为也:以者:依靠:依赖也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31:无苦集灭道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32:亦无者:仍然不能也老死者:从少到老:直至于死也:人人“不可免也”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33:乃至者:就是也:乃至者:甚至也。(二)无老死者:灵觉妙心:无老死也。非凡夫俗子:之所能也。老者:十岁老于周岁:三十老于二十:五十老于四十:甚至八十老于七十者:如是类推:从日至夜:从夜至日:时时刻刻:分分秒秒:刹那刹那:无有不是老死:之前景。从少至老:从老到死者:人人难免也。集句。乃至无老死者:三果之人:虽无变易老:无分段死:仍然难免于:一变易死也1:分段死者:生不知死:死不知生也2:变易死者:如蟒蛇脱皮:亦如禽类换羽之时也。是故:三果之人:于二死中:已了脱一死也。乃至无老死者:非佛莫可能也:非佛莫可至也。倘能空五蕴:无六欲之人者:方能免于:不彻之老死也:不彻者:仍有一变易死也。非至兜率:而归觉地:方能:无老死尽也“何者”“倘能彻底放下”即无老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34:亦无无明尽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35:无无明者:其真心:无有不明之处:无无明者:其本性妙识:与七支觉分:无不周到:无有不明之处所。无无明者:其心光满足:无有不遍:无有不透:不彻之处也:无无明者:本觉大智慧光:无穷无尽:无有竭止也。集句。无无明者:在在处处放无碍慧光也:本觉妙用之光明:无可衡量:无可比喻:是名:无无明也。“倘若识心不无:五蕴六欲不空者:而非无无明也:而是无明也。”参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36:乃至无意识界者:是从眼界:直至意识界也:直至者:越过无耳界:无鼻界:无舌界:无身界:而到意识界也。越过者:是舍繁从略也:合称为:无眼:耳:鼻:舌:身:意识:界也。六界皆无者:即五蕴空:六尘无:八识乐无我:无相亦无界:其常乐我净:亦无穷也。集句。乃至无意识界者:界界弗能缚我真心也:真心无缚:无染亦无住:其真心无相:无相真心:其有光明:遍十方:而续三世:无际亦无竭:其妙用:自在:无可比也。为乃至无意识界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37:无眼界者:是眼所见之处:为眼界。界者:所见处所。如在室中:则见室内:而不能观于:室外者:以室为界也。犹如观彼之名爵而生欲望心:观彼之财宝:而生见取心:如男观女:女观男:生恋爱心:如夫观妻:妻观夫:与观子女:而生种种分别之心:皆名为:眼界不无也。眼界:不无者:生死不可了也。集句。无眼界:而不是:眼不见者:是见而不深也:其意云何:所谓:有大德言。戏台底下好参禅。余再联一句。舞厅里面证法身。这两句:未悟证者:弗可能也。所谓:如人饮水:冷暖自知。倘能:无眼界者:即证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38:无色:声:香:味:触:法者:是六尘清净也:六尘清净者:觉者:知诸尘相:无常无我:如幻梦泡:如水上沤:如火中苗:是故觉者:无贪亦无染也。亦如眼之所见:转瞬而变易:至终必无。如耳之所闻:即闻即无。倘能无相:即名无生其心:无生其心者:无生尘劳妄想:之心也。倘生尘劳妄想之心者:是生九类相执也。生九类相执者:其性偏于何类:死后必生何类。所谓根尘不无:其心生死不可了也:无根尘者:无染住心也。集句。无色:声:香:味:触:法者:在见闻知觉中:无生其心:无动其意:无生无动者:五蕴之中:无生诸妄之心:六欲之里:无动金刚之性。倘如是:其大道成也。即名为:无色声香味触法也。若无者:彼岸之人也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39:无眼:耳:鼻:舌:身:意者:是六根清净也:六根者:是父母所生:为根本者:故名为:六根也:清净者1:眼所见2:耳所闻3:鼻所嗜4:舌所尝:5身所触:6:意所别。无生其心者:为六根清净也。如无生:贪爱心:无生选择心:无生分别心:无生是非心:无生我相心者:而不是:不见:不闻:不知:不觉之心。是见无见相:闻无闻执:等等之心也。集句。无眼:耳:鼻:舌:身:意者。是所见:所闻:所识:所觉中:无染:亦无贪。无住:而住其心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40:无受想行识者:与上句:是故空中无色:合成为五蕴:五阴之意也。集句。上言:五蕴皆空:此言:无五蕴者:以其道义:而言之:无字:比空字:更进一步也:进者何:空字:含义以空已:然而:能空者:其性仍未湛也:此言无者:其性湛而洁也。其灵性:湛洁而活跃:其光明:而无有暗处。读者:当深思之:其道义弗可违也:弗可拗也:当依赖无字:为究竟也。究竟者何:学佛者:当无五蕴:五蕴无时:再进一步:进者何。无我相。行者:当悟证其义:倘无我相者:非佛亦弗可能也:所谓:般若中:以无我相:为捷中之捷也:捷者何:喻电磁波也:其灵感妙应:速而无差也。倘能发心:必得其果:而证其道者:何也:以无:色:受:想:行:识:之心:而能:证其果:得其道者:与佛如也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41:是故者:所以也:是故者:所谓也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42:不增者:真心本性:灵识妙用:本来具足:而圆满:不须再增:之义也:不增者:本觉本来:智慧与觉性:无不具足:无有不完整者:不须再增也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43:不垢者:清净无为也:不垢者:无污染相也:不垢者:无贪瞋痴:欲爱妄:是非诸想相也:不垢者:无五蕴:六欲:之心相也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44:不生者:不生其心:不生妄心也:不生者:不生诸法相也:不生者:本无生相:因妄而生:无妄即寂也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  45:是诸法者:如来所说:诸法也。是诸法者:世出世间:之法也:有为无为:诸法尘也:凡一举一动:一止一默:以及:日常生活中:甚至:大便小解中:洒扫:除粪中:迎客:送宾中:一言:半句中:如是等等中:以慧眼观:无不是法:无不是道:甚至:无有:一点一滴:而不是诸法者。——涤华禅师《心经注解》
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whoisqq.com/juzi/3703.html